这是一部悲情的电影,穿上了小清新的外衣。当我第一次听到《狗脸的岁月》这一名字时,心头着实一惊。这是不久前一位朋友推荐的电影《My Life as a Dog》。怀着好奇的心理观看了这部影片,整个观影过程大脑常常蹦出“这个是什么意思”“怎么感觉有点烧脑”之类的疑惑。不知为何,看完以后,似乎有种缺氧的感觉。
本片荣获1987年丹麦影评人奖最佳欧洲影片奖、1988年波士顿影评人社团奖最佳外语片奖、1988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、1987年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、1986年瑞典金像奖最佳男主角(拉斯·霍尔斯道姆)和最佳影片。
拿下那么多大奖实至名归,只是好遗憾,这次电影会来的人真的不多。
电影被归入了喜剧片/剧情片,可这绝不是一部轻松的片子,即便有时候你不小心笑了,回过头来也觉得鼻头发酸。
电影很美,很多镜头都可以直接做成明信片。却充满了成长的忧伤和对过去无法释怀的萧索愁绪,有时候甚至不是愁绪,而是沉痛和些许愤怒。
影片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,十二岁的英格玛的父亲离家而去,四海为家,在赤道某处工作,英格玛和妈妈、哥哥同住,而母亲精神衰弱,患重病长年卧床,沉闷的家庭气氛让英格玛(拉斯·霍尔斯道姆饰)抑郁。
而哥哥呢,经常欺负英格玛以及他心爱的小狗,英格玛和哥哥不能融洽相处,经常把家里闹得沸沸扬扬。
孤独的英格玛和最爱的小狗西卡相处成了他最快乐的时光。
随着母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,必须住院治疗,迫于无奈的母亲只好决定将他们分别送到亲戚家寄养。
因此英格玛(拉斯·霍尔斯道姆饰)被迫送到乡下岁舅舅家寄养,如小狗一样被赶出家门的英格玛,却由此见到了另一片广阔的天地。这是他首次被抛弃,也是他第一次必须得抛弃他最爱的小狗,然而,新的生活中,他认识了各式各样的朋友,懂得什么是欢笑、快乐和自由。他的小小世界开始悄悄发生着变化。
对于一个孩子来说,成长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两种催化物:一是关于爱的解释,二是关于性的启蒙。
先来看看前者,爱一直是英格玛所缺失的,因为爸爸常年在外工作,一直没有陪伴在身边。父亲在家庭中充当着特别重要的一个角色,但是由于爸爸的工作,英格玛一直和妈妈待在一起。
患病的母亲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,由于英格玛(拉斯·霍尔斯道姆饰)的顽皮,妈妈常常动怒,情绪失控,几近歇斯底里。而哥哥呢,也是经常戏弄他,在这样的家庭里,英格玛得不到应有的包容和温情的疼爱。而由于爸爸的陪伴的缺失,成为了英格玛童年的遗憾。
到舅舅家之后,英格玛(拉斯·霍尔斯道姆饰)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,朋友也越来越多,包括英格玛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家庭氛围。舅舅和舅妈非常相爱,两人在家庭关系这一块相处得十分融洽。
最后,他在释放本性中追寻到并体会到成长过程中沉痛里的欢乐,失望后的希望。电影里几次出现璀璨的星空,小英玛(拉斯·霍尔斯道姆饰)在夜深人静里的独白,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思考。沉痛的基调里不乏轻松与愉悦,他在经历阵痛后,经历快乐后,把真我回望。他并非刻意的思索却带给我很多的想与思。
我们,是不是也活成了两面。不管是同一时空维度的两面,还是改变过的前后两面。一面是理性的克制的惴惴不安的,一面是感性的真实的淋漓尽致的。恍然开悟,狗脸的岁月,莫非就是撕碎假面,报以本真天性的岁月?在恍惚时光里踽踽独行的我们,需要这样一份勇气。